发布时间:2020-07-04 来源:未知 编辑:未知
摘要:在社区中有部分公共空间没有明确的使用意义,且令人产生不快,通常可以被称为社区失落空间,如何使社区失落空间进行更新设计,使其重新具有意义,如何通过对社区失落空间进行有效地更新与再生来优化社区公共环境,已经是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为社区失落空间的成因和现状,社区花园退化为社区失落空间的原因,如何以建设社区花园为社区失落空间更新的手段,并简要分析了如何维护社区花园,避免社区花园退化为社区失落空间。通过分析社区花园的建设和维护过程,借助以“共治、共建、共享”为特征的社区公共活动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与环境之间交流互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邻里之间的交往频率,建立稳固的社区邻里关系,重建社区网络。
关键词:社区花园;失落空间;社区关系网络;社区“共治、共建与共享”
正文:社区作为人文性较强的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指在传统的自然感性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通常是指一群任意地区的居民住在一起,成为含有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感的社会群体,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社区应该具有相对独立且稳定的地域范围作为其重要的物质组成部分,社区的地域范围分为居住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在建设社区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欧美地区提出了社区花园的概念。
作为社区重要物质组成部分的社区花园,其更新与再生也应该符合新时代对社区环境的需求、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罗杰·特兰西在其著作—《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中提出了“失落空间”这一设计理论,将令人不愉快的、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城市空间定义为失落空间[2]。
在诸多社区空间中同样也存在一些无明确使用目的、缺乏合理维护、令人不愉快且对社区发展无益处的“失落空间”。
中国在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部分过程中由于忽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导致部分城市公共空间无法利用,从而成为城市失落空间[3]。
社区失落空间是城市居住区失落空间这一社会性概念的延伸,也是城市失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没有明确的边界,可以存在于社区公共空间的任意角落,原本“具有清晰特征的生活发生空间”变得毫无生气,严重影响到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社区交往的理想场所,居民情感孤独,邻里关系涣散。
社区失落空间的更新与再生属于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新意味着通过再次设计将社区失落空间更新为可利用的社区公共空间;再生意味着为社区失落空间重新赋予活力,在有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尽可能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一、 社区失落空间的成因
本文调研了位于上海(代表一线城市)的康乐小区、康馨家园和盛大花园(代表高端社区)3个社区,以及太原(代表二线城市)的彭西二巷新建村社区、起凤街社区和阳光汾河湾(代表高端社区)3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高端社区中几乎不存在社区失落空间,其他社区中均存在社区失落空间,上海社区失落空间的失落程度小于太原,某些社区(如起凤街社区)的公共空间以交通空间和停车场为主,几乎没有可供居民展开社会性交往活动的公共空间。
社区失落空间是城市失落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逐渐出现于社区之中,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
1. 社区公共设施老旧、弃置、缺乏合理利用的社区失落空间:
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及行政管理等几类,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于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高频率的使用,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如若缺乏持续性的维护,将会出现老化、破损甚至废弃的情况,逐渐退化为社区失落空间(如图1)。
图1 社区居民自行搭建的休息区
2. 缺乏合理设计及管理的绿地空间:
由于部分设计者对社区居民缺乏了解,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和社区景观缺乏合理规划,使某些社区绿地阻碍了社区合理的“交通组织”,居民为缩短行走距离而行走在绿地中,久而久之产生一条“道路”(如图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有的社区公共空间被挪作他用或被侵占。比如由于现阶段汽车持有量大大增加,在老旧社区内表现为停车空间匮乏,进而侵占社区绿化用地。当社区绿地的属性被改变且长期弃置,成为“失落空间”就成为必然。
图2缺乏合理设计及管理的绿地空间为被人行走的道路
3. 规划不合理的社区公共空间:
由于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及建设可能存在部分不合理性,会导致公共空间的尺度、功能和美观存在问题,出现长期弃置无法利用的空地,使用率低下的交通空间,和部分被居民用来存放家中的闲置或损坏的物品的公共空间(如图3)。
图3居民闲置物品堆放的公共空间
二、社区花园退化为社区失落空间的成因
社区花园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地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建设与维护中以社区民众为主体,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绿地空间属性的前提下,提升社区公众的参与性,进而促进社区营造。
[4]但在长期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也会存在部分利用价值不明确、无法持续性地让居民产生归属感的社区花园(如图4)。
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
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引领下,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新建居住空间[5]。在设计中强调功能性,通过对建筑布局“有序的规划”最大程度保证居民室内居住空间的需求,最大程度保证建筑可售面积,在满足基本的绿化面积要求后,忽视或把室外公共空间视为次要之物。对于居住空间的设计往往缺乏对当地社区居民生活方式与文化精神需求的深入考虑,从而缺乏社区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
2.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变快。
城市居民生活紧张充实,在社区公共空间主动停留的时间变短,特别是年轻的社区居民往往将大量时间投入工作当中,无暇进行社区中的邻里交往,居民之间的疏离感增加,间接导致居民失去了社区交往的主动性,逐步浪费了部分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
3.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花园建设的持续性参与。
城市社区往往由于快速的城市建设和集中化的住房模式高度压缩了社区公共空间的面积,居民大多数以居住的房屋为单位,更愿意在自己的房屋中活动,部分居民中失去了参与社区公共活动的主动性。
4. 社区花园缺乏切实可行的维护方式,缺乏有力度的管理手段。
社区花园是社区绿地的营造形式之一。由于社区花园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居民参与,如何保证居民可以持续性参与建设也是一个难点。在建设中疏于管理、缺乏持续性建设活动的组织,会导致居民兴趣减淡,主动性降低,久而久之会缺乏对社区花园的建设,导致社区花园退化为社区失落空间。
5. 居民缺乏维护社区花园的相关知识。
由于社区花园的建设和维护需要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社区居民需要有专业人员必要的指导,否则将难以进行合理的建设活动。
在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的情况下,社区花园建设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植物种植品种不恰当或缺乏后期必要的维护,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等,使社区花园趋于荒废或不景气,进而社区绿化用地被侵占用于它用。退化和正在退化为社区失落空间的社区花园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往往也由多个原因共同导致。我们需要了解社区花园退化的原因,才能更有效率地以社区花园为载体,对社区失落空间进行更新与再生。
图4 缺乏维护的社区花园一角
三、 社区花园作为社区失落空间的更新与再生方式
部分社区公共空间在经过规划与设计之后在空间上显得合理且巧妙,但居民却鲜少使用,这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对社区环境和居民进行针对性调研,没有满足社区居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未能实现社区花园的功能性与人文性。
社区花园的建设活动主要以社区内部居民自治为基础,可以链接不同社会资源实现共治,以“共治、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更新和再生社区失落空间,将人与人、人与环境联系起来,形成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营造模式[6]。
由于社区花园在建设的投入成本和所占面积都较为灵活,已经可以成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和社区失落空间更新与再生的参考方向。当社区花园退化为的社区失落空间需要进行重建时,应分析失落空间产生的原因。在重建初期需考虑到不同的社区失落空间现状的差异和社区主要居民的可参与度与生活方式,联系空间与自然资源、建筑布局及社区居民,加强社区内“居民、环境、管理者”三个方面的互动,设计并规划符合社区情况的建设活动。可以根据居民可能产生的社会性行为将社区公共空间区分成不同属性的场域,通过交通流线和社区公共空间的合理安排,引导更多的居民自发地停留在社区公共空间并发生活动,甚至可以衍生出社区文化。以建设社区花园为社区失落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手段,并达到持续性的美化环境和建设稳定的社区关系的目的,需要明确社区花园应该如何建设与维护:
1. 选择合适的场地与植物。
社区花园的建设初期要考虑社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社区花园可以扩展到建筑物的垂直面和顶面。社区居民也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屋顶和楼梯间的窗口等空间来种植绿化。
2. 获得资金与bobty登录入口的技术支持。
在规划社区花园营造时应明确建设和维护社区花园大致所需的资金,寻求相关政府单位和社区居民的支持和投入。
建设过程中应邀请专业人士或机构对社区管理者和社区居民定期展开社区花园建设与维护的专业培训,使居民掌握相关的种植与维护技术,从而展开更高效的社区花园建设活动。
3. 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为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社区花园的维护活动应循序渐进。如以住户为单位,由一个或几个住户共同承担一部分社区花园进行建设,发挥居民主动性,共建社区公共空间,共享社区花园建设成果和心得,打破从私人空间建设到公共空间共同建设的不适感,侧面推动社区花园的维护活动。
同时应该激发居民参与兴趣,如在目前政府推进“垃圾分类”的情况下,可以在社区内设立可回收垃圾回收站,将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投入社区花园的植物种植活动或装饰活动中,增加社区花园的建设与维护活动的体验感。可以利用厨余垃圾制作成“肥料”用于社区花园种植,在建设社区花园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4. 联系更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共治社区花园。
社区花园的设计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以社区花园为场地,引入可以利用的资源,达到更为丰富的建设和维护模式,引入社区和社区周边不同的物质资源和技术资源,不仅是建设阶段,更需要维护阶段的共治[7],达到“共治,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如位于学校附近的社区可以与学校展开联系,开发教育新模式,在社区花园的建设中引入学生主体开展实践课程,形成互利的建设模式。
四、 社区居民对社区花园失落空间更新的意愿分析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需要新型的组织方式来重新编制社区网络。
以社区花园为建设手段可以为社区失落空间重新赋予活力,尽可能挖掘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重建社区精神风貌,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社区关系网络。
本研究针对全国居民通过网络发布了关于社区花园建设居民意愿的问卷调查,共收回177份问卷(表1),同时对上海康健小区和太原起凤街社区的管理者进行了关于社区花园建设和社区失落空间更新与再生的访谈。通过分析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1. 社区管理者保持积极的态度。
两个社区的社区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社区存在或可能存在失落空间,但没有多余的精力维护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需要合理的更新与再生建设手段和更多人员参与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活动.认为在有资金和bobty登录入口的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可以展开社区失落空间的更新工作,愿意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花园的建设和维护。
2. 社区居民愿意参与社区花园的建设。
本次问卷调查中,37.85%的社区居民对社区花园很感兴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参与建设活动,53.02%的社区居民对社区花园有一点兴趣并愿意偶尔参与活动,仅有9.12%的社区居民表示兴趣不大。17.51%的居民可以日常建设社区花园,18.64%的社区居民愿意一周参与一次,62.23%的居民可以在闲暇时间参与建设,并愿意长期维护,仅有1.69%的居民不愿意参与建设活动。可以得出约90%社区居民支持社区失落空间的更新与再生,约98%的社区居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社区花园的建设与维护活动。
3. 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者已经成为社区失落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潜在参与者。
在调研中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眼中社区花园建设的最大困难和投入资金进行了调研(如表2),有超过半数的社区居民担心后续维护、没有资金支持和身边的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有32.79%的社区居民担心没有bobty登录入口的技术支持。
大多数社区居民愿意在有更好的环境、亲子活动和社交活动、或可以获得种植作物的情况下对建设社区花园进行少量捐助,部分居民建议使用物业费进行建设和维护,仅有3.83%的社区居民极不愿意使用物业费,也不愿意投入。
因此持续性的建设与维护活动,需要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在社区失落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下,要提升社区居民的兴趣和共同维护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集体意识,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培训建设的相关知识,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展开对社区失落空间的更新与再生。
表1社区居民对社区花园更新的意愿分析
表2社区居民对社区花园建设的担忧和投资分析
五、 以建设社区花园更新和再生社区失落空间对社区关系更新的意义
社区花园作为社区绿地的存在形式之一,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居民身心健康,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区关系网络做基础。
居民可以在建设活动中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社区花园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可以安慰居民内心,使居民在建设活动中与其他社区成员产生交流,帮助居民释放心理压力[8],在获得成果后可以在社区中进行共享,增进社区成员的关系。社区花园作为社区网络重建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必须要由本地居民持续性共同参与建设,以居民自治为主要手段,同时引入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共治,再通过“共建”,达到“共享”,通过居民为主体参与的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与维护,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引发社区生活文化的建设,加强社区建设的深度和体验性,增进社区居民的交往,从而重建社区关系网络。社区花园可以以社区公共空间为场地,赋予高度可参与性的社会性活动,引导人们自发地产生交往行为,通过交往行为可以使居民之间产生亲近感,使人与空间形成具有社会性的场域。
尽管不同居民中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稳定的时间参与社区花园的建设,但参与建设活动的居民可以会对不参与活动的居民产生“辐射”效果,不论是公共活动的参与者还是公共活动的目击者,都可以切实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产生的联系,使冰冷的场所被赋予亲近感,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有活动发生是因为有活动发生,没有活动发生是因为没有活动发生”,它表明了人们的活动是吸引他人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10]
社区花园的建设与维护的活动是长期的,不同的居民通过持续性的活动中在社区公共空间产生紧密联系,会由独立的个体逐渐组成和社区居民紧密联系的社群,以社区花园的建设和维护为统一目标,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建设活动的高度可参与性可以带动居民积极性,为居民提供操作性强的交往场所,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引导居民走出自身领域感,打破城市社区中的孤立感,形成社区居民之间的共生感。
从而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新型社区营造模式,并逐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区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
1.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02):74-76.
2. 罗杰·特兰西.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3).3.
3. 赵宇. 城市失落空间的景观优化利用[d].重庆大学,2016.
4. 刘悦来,尹科娈,葛佳佳.公众参与 协同共享 日臻完善——上海社区花园系列空间微更新实验[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04):8-12.
5. 王雪. 寻找失落的城市空间——以上海市长宁区沪杭铁路徐虹支线虹梅路核心段空间改造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 刘悦来,尹科娈.从空间营建到社区营造——上海社区花园实践探索[j].城市建筑,2018(25):43-46.
7. 刘悦来.社区园艺——城市空间微更新的有效途径[j].公共艺术,2016(04):10-15.
8. 陈璐瑶,谭少华,戴妍.社区绿地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及规划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7(02):184-185.
9.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25-28.
作者信息
史璟婍,女,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上海师范大学 陈新业,男,副教授,硕士学历,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