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兴钢: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bobty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03-08编辑:创始人

81ad1837be745343692d8a61b71cd8c2_614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李兴钢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提交了《关于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提案》,呼吁立足中国国情,为实现新时期城乡建设目标,积极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创新。

李兴钢强调,城乡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促内需保增长、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支撑。

他指出,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和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成就举世瞩目,但在城乡建设领域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建造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多年大规模建造活动和快速城镇化进程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向自然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城市建设过分追求高强度建设、高密度开发,挤占了原有的自然和生态空间,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二是艺术追求与工程要素离散割裂。一些建成的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造价不菲、造型浮夸,造成了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三是新建建筑阻断历史遗存传续。城乡建筑遗存面临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而保护主体之间存在认识的价值偏差,造成遗存与新建、保护与发展的尖锐矛盾;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筹、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过度关注自上而下的管控,缺乏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组织性相向而行。

李兴钢认为,究其原因,根源主要在于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和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对物质环境的无限追求,难以适应中华优秀传统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本质要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国情实现新时期城乡建设目标亟待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创新。

为此,他建议:

一是加强建筑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和理论体系创新,实现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和科技、人才突破。探究和揭示建筑与环境交互的科学规律和设计方法,推动建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推动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目标的科研项目定向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体系的构建,成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建筑设计领军人才。

二是积极总结以往城乡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深入调研城乡发展中的切实需求,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全面更新提升在生态、低碳和人文目标下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系。鼓励以人民高品质生活场景带动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及其技术创新,以高品质建筑设计驱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美丽中国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更新,持续推动城市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开展差异性保护,加强科学保护和精细保护,建立城市层级间、部门间及顶层与基层之间的有效沟通、反馈和调适机制,形成保护和传承的科学整体认知;提升百姓居住环境品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让“绿水青山”的画卷展开在城市之中,构建具有中国式现代建筑特色的当代城市新风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