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生态城设计方案出炉 蔡甸必将惊艳全球!(附总体规划)-bobty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17-06-03编辑:未知

5月26日下午,随着评审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宣布评选成绩,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事务所、苏伊士咨询公司、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体,从众多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中拔得头筹。

/uploads/allimg/170603/1553193t2-0.png

山水相遇、城景交融、自然渗透、生态共享

他们从蔡甸区文化和自然出发,打造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生态水循环系统,提出城市海绵体系;

把水系管理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相融合,植入城市功能,形成“东西双心、科技双谷、中法双镇、农旅双环、活力轴带”的用地功能骨架;

以“生态凸显、路景结合、慢行优先”为原则,梳理综合交通体系,弱化了城市道路交通对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硬性分割;

同时延续山水自然肌理,结合生态廊道形成组团式布局,形成了三种典型开放街区模式,营造出生态新城“山水相遇、城景交融”的风貌特色,完成了一场山水与城市的相遇,打造“自然渗透、生态共享”的示范新城。

下一步,中标团队将与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共同深化城市设计成果。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已经批复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6-2030)》,这是一座建设用地面积1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20万的生态城。也就是说,未来将有20万武汉居民生活在这里!在两国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推进下,生态城发展步入快车道。现在跟我们一起来先了解一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吧! 

规划原则

全域规划,将生态城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统筹考虑,打造武汉西部重要的增长极。

生态城市,保障区域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建设生态文明。

产城融合,通过创新产业定位,促进高端服务业、高端特色商业、创新产业等支柱产业和旅游、文化艺术特色配套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城市发展典范。

城城对接,通过差异化、互补性研究,实现与主城区、蔡甸城关、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节约高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市开发实体边界,引导城市集聚发展、集约用地。

规划范围

http://res.cjyun.org/a/10008/201705/7718b6f4eab461a11d3852b037c3a6f7.jpeg

生态城北抵汉江、南至马鞍山及后官湖生态绿楔、西达凤凰山产业园、东接三环线,总面积39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

发展中国家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我国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宜居新城典范;具有国际知名度和高吸引力,承载高附加值和知识经济的大武汉增长极;中法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规划目标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城打造为创新产业之城、协调发展之城、环保低碳之城、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

空间结构

http://res.cjyun.org/a/10008/201705/a8429a8a1f467ccabd01edb43b16c60b.jpeg

生态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一心、多廊、多组团”。

一轴即新天大道空间拓展轴。依托新天大道、轨道4号线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打造生态城东西向空间拓展主要轴线,主要的城市功能和建设用地集中在该轴线上。

一心即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依托什湖及周边湿地,打造生态城生物多样性核心区,确保预留足量的生态空间。

多廊即多条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廊道。为保证南北向的生态联系和景观的渗透性,结合香河、高罗河等水系和城市主要道路,打造以南北向为主的多条生态廊道,确保什湖与后官湖、汉江、马鞍山等生态要素的连通,构建区域整体生态框架。

多组团即多个功能混合的产城融合组团。基于既有的生态框架,采取组团式发展模式,沿新天大道空间拓展轴布局六个产城融合的组团,组团内部以混合用地为主,强调功能的混合。

产业类型

生态城应形成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支柱、以汽车整车制造与智能装备研发为基础、以生态示范型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其中高端服务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研发、低碳生态技术、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命健康、商务金融等。汽车整车制造与智能装备研发主要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研发、智能装备研发等。生态示范型产业主要包括生态示范农业观光示范、农业种植等。

空间区划管制

http://res.cjyun.org/a/10008/201705/80ee2d85380c0c72c380f435cd0b9c0e.jpeg

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缓冲区及城镇建设区三类空间区划管制区。

生态保护红线区指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以自然山体、水体及湿地为主,主要包括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及重要的生态廊道,面积11.2平方公里。

生态缓冲区指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区外,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价值,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

城镇建设区包括适宜开发区和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区域,总面积17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汉蔡高速以南,应依据规划进行合理开发。

生态保护

生态系统主要由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生态廊道、生态农业区组成。

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主要是将什湖周边的水体进行水网连通,构建新型河道和沟渠系统,改造坡岸结构,修复坡岸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坡岸稳固、防渗、植生和拦截营养的目的。

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包括马鞍山山体本体线周围50至300米内设立为山体保护区。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自然山体的干扰,重点加强山体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农业用地保护和管理,对裸露地、采石破坏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在坡度较大地段种植生态效益林,防止水土流失;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保护性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引导观光旅游业健康发展。

生态廊道指生态城南北联系的生态廊道,是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及马鞍山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后官湖的重要生态连接,且能有效控制城市增长。

生态农业区作为分隔集中建设区的绿色基底,充分渗透绿地、农田、水体等自然因子。

文化发展

强调文化融合,将法国文化中最典型的优雅、自由、浪漫与本地域的知音文化相结合,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明确鲜明的文化主题,自然山水文化、地方历史文化、法国文化三个文化主题相互支撑、影响,共同构成生态城的文化发展主题;完善各级文化设施,构建点面结合的多层级网络状生态城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功能完善和特色鲜明的文化核心区,构建布局合理、满足不同需求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创立文化艺术品牌,创立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品牌,结合三大文化主题,树立文化形象代表。

城市综合交通

http://res.cjyun.org/a/10008/201705/0759f8a78c3d563a06a68519a4230ee3.jpeg

依托“新汉阳站(武汉西站)”,以“一铁三轨四快”为构架,形成远程辐射全国,近程辐射天河机场、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安全、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

1、铁路:生态城内预留兰福高铁,并在生态城附近设新汉阳站。

2、道路:形成由汉蔡快速路、新天大道、龙阳湖南路西延线及三环线、快活岭路、四环线、知音湖大道组成的“三横四纵”对外骨架路网。

3、轨道:形成“三线六站”轨道线网,轨道4(蔡甸线)、11、17号线对接新汉阳站,是生态城的主要对外公共交通走廊。

4、对外枢纽:以新汉阳站为主体,形成武汉西部地区的综合客运枢纽,近距离为生态城服务,通过轨道17号线,实现生态城与天河机场的高效联接,形成“高铁 航空”联运体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