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谊:走进中国人居发展的新时代-bobty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17-11-19编辑:未知

 

11月19日,2017年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进入到第二天的议程,会上进行了十余场的演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务院学科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刘滨谊发表演讲《走进中国人居发展的新时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务院学科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刘滨谊

大会现场

刘滨谊:各位朋友们,各位同仁们,很高兴再一次来到艾景奖的舞台,但是情景不一样了,我们正在走进一个新时代,怎么走进去呢,观念很重要,所以20分钟的演讲,我想给大家带来的是三个观念的问题,三个发展观及其意义。

第一,人居生命观。我们一直在从事着人居环境方面的建设、研究、实践,但是在新的时代我们这个观念有所改变,我们要从生命体的概念去理解人居,要从三个生命体发展的线索,自然生命的进程,人文生命的进程以及营造当中的生命进程去考虑这个问题。在我的人居生命体范围内分解成了三个方面,生态环境背景的生命体,人居生命活动的生命体还有建设,把建筑城规风景园林都理解为一个生命体的建设,这个当中尤其是生态环境背景的保护和修复这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也是党中央号召我们。而人居生命活动满足与引导,就是要有幸福感获得感,这个我们要研究。人居环境除了建设除了背景的保护以外,很重要的是要研究人本身,而我把所有人类的集居活动概括为三种:居住、聚集、游历,我们说的旅游不过就是一种典型形式。

以这样的观点看待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也有三个层面:环境部分,要求的是万物和谐,生活行为活动方面,追求的是繁荣。而建设方面我们就是美丽了。

第二,人居时空观。要从生命体认识新时代人居时空发展格局,我们以往可能比较固定固态的,习惯用建筑学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有了生命体这个概念以后我们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们重识一下空间格局,用一种生命的眼光去看,生命生态和文化的线索来看的话就很明显了,风景园林、城市建筑他们在人居环境当中的空间分布是这个状态。风景园林的空气、阳光、风、水等伴随着生命体,是四处弥漫无孔不入的,就像我们的视觉一样,我们的视觉无处不在,因为这个背景有了矿业有了乡村,有了城市,因为这个活动有了历史文化的考虑,在这样一个新的视野下,这个格局就会比原来的大,这个格局就充满了风景园林,所以以生命生态文化为代表的风景园林必须是后来居上的。用这种观点回头看一下已经发生的不足,奇奇怪怪的建筑,千篇一律的城市都不足为奇,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最主要要担忧的是绿水青山,如果没了我们怎么办。所以人居首先需要的是自然环境生态绿水青山的大背景,30年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背景出了问题。

按照这个时空格局,景观风景和园林的空间分布应该是最广最大的,把风景园林作为人居环境无限延伸的背景,再小的项目也要考虑它所影响到的更大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这才是中国园林真正的界限。改革开放的30年风景园林应有的作用并未发挥,处处受制。而新时代按照这个分析的话,那将给风景园林师提供广阔的天地。要找回时间观念,我们的时间观念丧失了,丧失时间观念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丧失了生命的尊重,生命体都是有时间的,离开时间生命是不存在的,按照生命的时间进程去思考我们人居发展的问题,这就是刚才一上来就提到的三条生命发展的线索。

找回时间观念,竟而就能冲破当代人类时间感丧与空间感膨胀的问题,早在40年前我们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在晚年已经预见到这个问题,或者是思考到这个问题。

给我一双慧眼吧,前瞻人居未来,时间观正确与否,决定着人居环境和风景园林建设的成败,就像这个例子,我相信一百年以后,这个公园将会被高楼大厦所环绕,这是这个师在1851年说得,当时他预见。150年以后过去了,它的预见仍然是生效,160年前的先见之明,换来的是市民的热爱,换来的是一个景观规划时代的诞生。

反例,上海曾经有机会成为一座美丽的水城,但是它失去了。一百年前的上海,倘若有今天的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意识,有一个景观生态规划,甚至有一个城市旅游规划,那今天的景象该是多么优美。一座水网密布、林荫繁茂的生态文化之城。这个机会我们失去了,这是世博会期间的上海。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大量性的人居环境,居住小区,我住的地方,已经算那个区不错了,当时比较高了,可是没有希望的,因为这些绿地下面都是掏空的,全是地下车库,土不厚,大树不会有希望的,一百年以后一千年以后不要指望有那种古树成林的效果。

再看看我们的前辈了榜样,是以时间为导向的发展,绿道网络实践,这是绿道网络的鼻祖,说是绿道,其实就是在做人居环境。93年我们认识,看他的规划,看他做的美国西北部三州,这三个州的规划,他想我介绍时,50年前如何,30年前如何,20年前如何,到了2009年我再去,他给我介绍这个区2050的人居环境将是什么样子,3—5万一个个组团式的小城镇,中间串一大片的林带和农田。

所以,新的时空格局,新的时空观,我们要具备的话,我们就会想到这个问题,长远的时间战略与迫在眉睫的绿地绿流相结合,一方面我们要有长远,但是现在我们非常紧迫的是,你要在一百年前,从未来看就是在一百年前,就把这个有力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绿化的绿地的格局,城市的格局留下来。一个城市的发展,千年不变,百年不变最基本的格局其实就是自然的山水,生态格局。其他的人工人造都可以改,建筑3、5年不合理可以拆,城市20、30年起来了也可以变,但是风景园林的格局是跟大自然连在一起的,是需要百年千年的时间进程来实现的。

我们要把城市双修作为一项长期的人居发展战略战术,这个当然很具体,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面,一个个水系我们要把它生态修复了。我们不但要修复,更要创造生态,这些全是人造的,不但要创造,更主要的是要创造大尺度的生态,这个一下子就是1200米长,500米宽的一片就起来了,对于这样的环境我们现在就要赶紧做修复,所以生态修复不是边边角角,从宏观的到微观的,宏观的尺度上这样一个区域的话,缺绿少水怎么办,赶紧得修复。为了百年千年以后。还有更为长远和更为宏观的战略,对于几十万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黄土高原,内蒙、新疆的这些干旱区的环境,我们要生态修复、绿地恢复,人居环境新拓展,哪怕花上一千年。我理解国家公园的行动,这是最终的目标,也是核心的目标,离开这个目标这个行动就是有问题的。

总之,最大时空格局赋予了风景园林保护山河,重整家业的重大使命,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必须发挥史无前例的巨大作用。我们保护这些干什么,是为了保护生命,像这样的眼光,这样的作品在百年千年以后还能见到,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环境仍然保护得很好,才会有这样的文化。

第三,人居综合观,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与人相处合作,不相处不合作就没有出路,至少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被淘汰。风景园林人不能再局限于自己圈内,要把格局做大,我们以前也这么说,但是今天这个紧迫感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学科专业的综合,有三个方面的专业,我们都要综合都要学习。行业部门的综合,虽然都是建设管理部门,但是要跟其他的部门,跟文化部门、生态部门都要综合,要强调三位一体,三个平台一个空间体。像城镇绿地规划,这些事情不是我们现在想出来,这个综合也不是忽然想出来,综合已经在进行了,过去的几十年,尤其是过去的二十年十年,城乡绿地规划就是综合的,越来越综合,这个里面涉及到的全是各个部门,我们做一个项目召集30多个部门开会,从绿地系统规划到国家风景保护都是这样的。而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在扩展,以传统的规划建设设计,你的设计所是生存不下去的,所以必须要是综合的。

这三观不是忽然提出来得,是逐渐形成的,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到今天非常突出的社会实践需求联系在一起的。从理论研究看,我今天提出的人居发展三观的话,至少有一个30年 22年的积累,30年同济大学导师最早提出,我们在那儿记载,三位一体多元,而22年是我个人的研究,结合项目,结合教学带着2千名研究生,20年我们研究了各个方面,出了一本书,这是一本专注,133万字,在这样一个课题当中,将中国人居分为河谷、丘陵、平原、水网、干旱5大类,对上下5千年,纵横960万平方公里的时空,分析提炼人居环境背景、活动、建设三方面的案例,目的就是要提出未来规划设计对策,目的就是要前瞻,这本书里做了很多的工作,对这五类不同时期的发展,以中国为主,当时找了国际上的案例去进行思考。所以今天提出的这三观,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是有大量的铺垫在其中的。

第二个方面,三观的提出其实是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社会需求所导致的,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从01年开始做一直到今天,持续花了15年时间,我做总规划师来建设的,得了200多个奖,是一个人居环境,在城市中心区,4.4平方公里,主要的工作首先就是生态环境,这个名字01年就起好了,生态园,但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就是我们今天要倡导的人居环境。首先是水的处理,长三角地区有这样的水,60公顷的湖面,没有第二处,到今天仍然没有第二处。我们不仅要绿化,表面是美景内在是文化,表面是美景内在是效益。4.4平方公里,获得土地收益88.7亿,整个运作资金200亿,没有靠政府的一分钱,自己这样逐渐滚起来的,直到今天其中的2平方公里的公园,每年自己造血5千万,足够它维护维持这个系统了。不是简单的一个造园,是开发城市,开发新的人居环境。最高一个级别的奖项是去年年初为它设定的国家生态公园,这个奖项是因为有了暨阳湖这样一个案例,设了这个奖项在这里,叫国家生态公园。我们谈人居环境,谈风景园林发挥作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园子、景区,要跟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这是我们八年前就开始做的,用ecd取代cbd,取代rbd,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建设新的以风景园林为导向的人居环境。像这样的项目,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信号标志,最初在银川城市当中的中心区打造这么一条城市的景观轴,当然有一个文化和政治的寓意,每一两年在银川开一次中国阿拉伯国家论坛,前面这一段就做。在东边2.3公里的轴已经建好了,是以阿拉伯为主要的,这边4.6公里长打造中国文化为主。我们这个方案最初全国九家联合体,设计的资金比较庞大,很荣幸我们中标了,我是两年前中的标,这个方案跟其他八个方案相比,我们是最生态的,以绿化为主,建大林子,种大树。中标以后我们就做,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我们当时中标的时候是40公顷,到现在做到了280公顷。两个月前新上来一个市委书记,当然他用心良苦也是好的,也是认真负责的,要对政治负责,他说旁边是阿拉伯轴,伊斯兰符号太强了,我们这边用中国的文化符号,强烈的中国筑压过去,把西安的城门楼搬过来,我们叫中华门楼,什么亭子搬过来,叫中华房亭,就在这个轴上做很多的东西,我们很不情愿很不想做,按照没办法,而且我也既希望于上天有眼啊,结果两个月后,十九大召开后的第四天,省委书记最后定这个方案,定下来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回来了,回到了原来的方案,把那些全都去掉了,这就是一个信号,就是要做生态要做绿化,难道这不是中华文化吗,中华文化强调和谐,干嘛要跟别人争,不是靠我的份量去压人家干什么。

最后讲结论,我们要树人居三观,做新时代引领者。人居生命观,风景园林应该是理想人居环境的化身。我们今天要走进新时代,要跟人居建设联系起来的话,风景园林就是他的化身。人居环境作为生命体,从生命的含量比重,生命的时空跨度,到生命体的决定性作用,在新时代人居发展中,风景园林都是最重、最大、最强的,是新时代人居发展最富有决定性的。不是自吹自擂,假如我不是风景园林的专业,我是其他专业的,我也要这么看待风景园林。还有人居时空观,按照新的人居时空观的话,风景园林必将是后来居上的。在基于生命体认识的人居时空发展格局中,风景园林的时空分布最为放大而久远,在以生态保护建设为核心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最大。人居综合观,风景园林应当成为引领者,风景园林人不能再局限于自己圈内,在新时代多学科专业部门、政产学研综合、交叉、协作、共赢的人居发展中,成为引领者。

在以中国为引领的世界人居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的最高使命是引领。人居生命观让我们自信,人居时空观让我们自强,人居综合观教我们合作。凭借三观理论,风景园林作为人居发展新时代的引领者,已为期不远。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风景园林人的贡献。谢谢大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