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与怀乡:乡村民宿环境艺术的主题交织与创设路径-bobty登录入口
摘要: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引发了乡村空间的剧烈变动,与此同时,人们逐渐提高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对传统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充满现代高科技产品环境中的人们,渴望回归某种自然纯朴的生活环境,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在既贴近自然又充满人文情怀的环境中舒缓心绪,得到自我情感的提炼和升华,乡村民宿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从怀旧与怀乡的角度,探讨乡村民宿的主题及创设路径,通过找到怀旧与怀乡情感的共同触发机制,自然的将怀旧与怀乡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乡村民宿坏境艺术设计创造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乡村民宿;怀旧;怀乡
怀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对家乡故土的天然的思念与感喟。
怀旧则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化情感,能够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及联想。
不论怀旧与怀乡,都是发自内心的,对某种特殊环境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精神取向,因而,怀旧与怀乡存在着共同的触发机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压力的增加,人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是身心疾病,个体越来越多地通过怀念往日美好以慰藉惆怅的心灵,怀旧与怀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体现出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怀旧、怀乡体验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群体或个体,而是成为了一件无年龄性别、无身份差异的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等因素的推动,加速了对乡村地理学的研究,乡村作为“非物质的感知构建”,被想象成一个恬静和睦、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的地方,并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成为了一个逃离城市现代化的去处。
进入21世纪,民宿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形式出现,为乡村振兴与活化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在乡村民宿建设快速发展及对乡村民宿需求层次的要求日益多样化的现状下,本文站在怀旧与怀乡的精神角度,为乡村民宿环境与艺术的主题交织与创设路径提供思路。
一、怀乡与怀旧情感在环境体验上的区别
乡村生活空间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所,是乡村居民居住、就业、消费和休闲等日常活动迭置而成的空间聚合体。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政策实施以及快节奏生活的城市人口的情感和生活需要,乡村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人口的怀乡和怀旧情感日益显现。
怀乡,怀念故乡。
故乡泛指出生之地,它可以是乡村,也可以是城市。
但由于当下城市生活环境在科技文明与商业文化的主导下玄幻而多变,对于普通城市居民来说,作为故乡的主题对应性往往变得虚浮淡漠。
而乡村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地,为传统文化生发延续提供了最本原的社会生活与生态文化基础,乡村、田园,往往成为普遍世俗理想的终极归宿。因此,即便是出生于城市里的人们,也将怀乡之情更多的投向乡村,使怀乡之情扩大为一种广义的、对民族文化出生之地的向往之情。
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一直固守着他脚下的那一方土地,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不停的画着周围熟悉的人物和风景,望向远方的少女,平凡的老妇人,被风掀起的窗帘,遒劲苍老的枝干,以及辽阔的天空。他的作品总是能给人一种令人神往的力量,唤起观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的追忆。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个人感情,始终怀有强烈的个人理想和精神取向,并饱含个人对于乡村原野及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及怀念。
这是一种个体体验式的怀乡,是一种原始的怀乡概念。
群体社会式怀乡较与原始的怀乡概念,抽象化了“乡”的概念,将“乡”概念化为一种自然、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环境。
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逐渐提高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越发促使人们对理想环境的向往之情。
“乡”已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地域概念,而是作为一种对自然、原始、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的总称。
且并非只有生于乡村才可以怀乡,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普通大众皆可怀念的共同情感。
“怀乡”也常常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画作品中。大批文人艺术家在过去与未来、乡土与城市、离乡与思乡的张力中生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体验。
故乡在他们笔下变成了一种文化概念,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怀在他们笔下也变成了具有文化艺术性的怀乡。
这里的“乡”体现的是一种风俗、传统、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宗教信仰,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也是与过去世代的连续感。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乡土社会是一种礼俗社会”,过年过节要求神,定期要举办庙会,“乡”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积淀。
我们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皆是表达了对“乡”所代表的风俗传统、生活习惯的向往之情。
同是基于怀念心理的情感表达,“怀旧”在经历了病理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的不断研究之后,逐渐发展成一种自我精神抚慰与情感调适的防御机制,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还包含了对归属感及安全感的情感诉求。
看到老旧画报,会触发我们对历史的回味和世事的感叹;看到旧式物件,会勾起我们对家庭变迁及个人生活的回忆与思考。
怀旧常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用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对往事或故人的追忆。
“旧”有三重含义,一是表示过时,与“时尚”、“新颖”相对;二则可表示经过时间的打磨变得破旧,与“崭新”相对;还有一重意思指曾经经历过的岁月、场景及曾有过交集的人,与“当下”的人、事、物相对。
怀旧与怀乡在乡村民宿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在触发方式方面具有异同双面性。
“同”体现在二者触发媒介的共同物质要素特征,比如说环境触发要素、物品触发要素和图像触发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具有文化意味的物理特征,比如声、色、嗅、味、触等;“异”则在于怀旧触媒在物质特征方面,既有个体特征的独特性,更有群体特征的多样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重在情景模式下的时光回溯。
怀乡触媒在物质特征方面,则明确的投向乡村这一物理空间与文化意象空间,虽有基于个体出身与儿时经历的时光回溯,但更多的是群体性的基于苍白现实与诗意幻想而对于乡野田园的空间回归。
二,怀乡与怀旧在乡村民宿环境设计表达上的联系与分工
近十年来,民宿一直是乡村建设至关重要的发展模式之一。
政府、建筑行业、旅游领域等都对乡村民宿保持着高度的关注,甚至将其升华到“乡村振兴”的高度。
乡村民宿主要是指乡村的住宅建筑。既兼顾民宿特点,又具备乡村特色。
在乡村的环境、民俗、及农业生产的特色之上,兼顾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生活服务等功能。
与其他民宿不同的是,乡村民宿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真实的乡村生活方式,在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度及体验感的同时,盘活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活力。
乡村住宅建筑是承载乡村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从怀乡的角度来说,虽然怀乡包括了农耕生活、田野娱乐及鸡鸭猪狗等一些生命,但是它的核心却在于生活在乡村中的人。
而这些乡村居民,他们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对象和空间载体就是建筑(即住宅),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乡村民宿(即将乡村住宅改造成具有旅游接待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类建筑)。
因为民宿在利用旧有建筑改造的时候,天然地赋予了乡村住宅建筑某些乡村文化的特点,因而很容易直接的跟怀乡情感、跟具有某些民族文化及回归自然的主题性特点结合起来。
从怀旧的角度来说,虽然怀旧有很多表达方式,例如通过音乐、服装、气氛营造等,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是直接由物质对象来承载和体现怀旧情感的,包括建筑、环境、陈设、家具等。
民宿也是乡村住宅改造而成的一种具有接待功能的建筑,它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承载怀旧情感的载体。
这种怀旧情感的承载包括了旧的生活、旧的装饰、旧的物件等等一些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民宿就把怀旧和怀乡两种主题集中在一起了,也就形成一种怀旧情感和怀乡情感的交织。
我们可以在乡村民宿设计中,将乡野情感及怀旧情感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法进行主题交织的表达。
通过物件、装饰、怀旧陈设、建筑、环境、景观、山野地形、水景植被、农作物、田舍、动物,来把怀乡和怀旧很自然的粘合在一起。
这是一种主题交织,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设计的创设路径。
结合怀旧与怀乡在触发方式方面的异同双面性,在乡村民宿的设计中,可以一方面突出各自的主题语言技巧与装饰格调,通过针对性的设计手法强化主题情感意味;另一方面则通过有意识的强化两种情感的连接与通融关系,在设计元素选择与组合应用时,或二元一体、巧思妙用,或一题二饰、相互转借,达到怀乡与怀旧两种情感与趣味的良性融合与效果倍增。
具体创设路径概括为以下三点:
(1)通过山野田畴环境(春桃野渡、秋谷田畈、松岭竹溪、山间泽畔等)的场景化选择,即通过对物理空间的设计,同时借助于老旧建筑与怀旧性环境陈设的气氛烘托,达到房屋与周边硬质环境的结合,营造“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文化主题场景。
(2)通过乡土装饰主题(百子如意、凿石雕瓦、灶王土地、门神窗花等)在内外环境中的有序呈现,同时辅以“声色嗅味触”5d怀旧手法的穿插运用,全面强化“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诗意环境氛围,同时也与某些历史的怀旧情感产生连接。
(3)通过乡村生活元素(鸡鸭猪狗、舂米榨油、纺纱织布、播春晒秋等)的混合渗透与叠加,加上与生活元素相配套的旧物件、旧技艺、旧程式等,依稀传递与契合了“性本爱丘山”、“把酒话桑麻”的朴素而恬静的乡居情怀。
三,具体案例分析
莫干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天目山余脉,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因纪念春秋时期夫妻铸剑匠师莫邪和干将,以他俩的姓来命名此山,故称“莫干山”。
是一个风景秀丽、山峦叠起的地方。莫干山的乡村民宿,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历史背景及对环境的合理的开发利用,成为民宿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对于推动乡村发展及旅游模式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莫干山民宿经营规模较大,除食、宿外,还具备高尔夫、泳池、农事体验等功能,半数以上的民宿价位在1000元以上,是以一种“类城市化”的建设形式及理念存在的高端乡村民宿。
莫干山乡村民宿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白领阶层及以上的客户群体,大多久居于城市,或自小生长于城市。
具备收入高、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等特点,他们所怀念及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自然、健康、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及状态,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群体社会式怀乡。
而莫干山乡村民宿结合自身的历史背景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选址时依山傍水,充分利用当地旧有的建筑材料,模仿地方建筑特色、种植地方植被,并通过陈设、家具、饮食等营造一种“旧”生活环境(这里的“旧”特指脱离当下的快节奏生活模式),使人暂时远离喧嚣,感受简单生活的美好。
在这样的用户体验导向下,我们以德清县燎原村莫皋坞24号梵谷民宿(全称:莫干山梵谷精品酒店)为例,探讨乡村民宿在设计中,如何营造“旧”生活环境,满足群体社会式怀乡需求,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创设路径达到“怀旧”与“怀乡”的主题交织。
图1 梵谷民宿户外区(图片来源于莫干山梵谷精品酒店)
首先,建筑应具备充分的乡村性。
乡村性是乡村生态资源、经济生产、聚落生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特征表现。
具备乡村性即充分的结合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与生产活动。
作为乡村民宿,梵谷民俗的乡村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民宿周边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背山靠水,植被茂盛;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如图1),到达莫干山风景区、法国山居、天池均需不到20分钟车程。
民宿本体在设计上也充分的发挥了乡村优势:入口借鉴了乡村小院的矮栅栏元素,用一扇约2米高的黄棕色木质大门,木质板材斜拼再加上深灰色铁架,增加亲切感;进入民宿即可看到一大片草坪,草坪一角设有烧烤位以及长形木桌、休闲设施,既可以和动物在草坪玩耍又可以自助烧烤,体验户外乡村乐趣;同时酒店大堂作为一个公共活动区域及室内餐饮区域,采用了整面落地窗,以便更好地欣赏乡村景观。
图2 梵谷民宿内部设施(莫干山梵谷精品酒店)
其次,抛弃紧跟时代功能需求的生活设施,打造简单原始的生活环境。
抛弃并不是指完全回归原始,而是营造一种相对简单的生活模式。
在城市,智能家居系统日益普遍,窗帘开合可以一键设置,灯光可以调节明暗,电视音响可以声控开关,马桶可以智能冲洗,这些紧跟时代的功能使生活更加高效和便捷,也促使人们日益怀念往日生活点滴。
因此,梵谷在功能上,放弃了大量的智能产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给人们更多体验乡村生活的空间。
例如卫生间的马桶设计,放弃了智能抽水马桶改用水箱式,反而增添了生活情趣(如图2)。
图3 梵谷民宿室内布置(莫干山梵谷精品酒店)
最后,使用怀旧陈设及家具,使乡村生活更加诗化、田园化。
梵谷的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主题,例如这间云起(如图3):室内材质以木质为主,整体色调温暖柔和。
墙面颜色选择使用复古并带有绒面质感的绿色和红色,部分灯具、床架、置物架选用钢管焊接,沙发、靠背等软装选用亮面皮质,再辅以旧收音机等陈设,将乡村与怀旧完美融合。
通过怀旧元素的应用,使人在怀乡与怀旧两种情绪中得到升华,找到自我精神的满足。
4.结语
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形式,提升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以乡村民宿为研究主体,借助案例探讨了怀乡及怀旧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主题交织与创设路径。
在保留乡村性的同时,使用怀旧元素,打造原始简单的生活环境。
当然,乡村民宿不一定就是“旧”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怀旧”也不是必须与“破败”、“凋敝”、“脏乱”、“落后”关联,只有符合新乡野环境与民宿整体功能要求、恰如其分的表达质朴、淳厚、原生与在地的感旧情怀,才能真正将“怀乡”与“怀旧”两种情感融合起来,共同创造出富有诗意的体验环境。
作者姓名:王祖君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
作者姓名:孙馨
性别:女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