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别针”:建筑设计师爽坏了,结构师可能要哭死了-bobty登录入口
总部在雅典的oiio设计所要盖一座新楼,the big bend,立志要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楼。从概念图上看,长度应该是没问题了,在离地600米的顶部弯曲并返回地面,两倍计算长度下来1200米,还要加上顶部弧度的19米呢!
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建楼趋势——越细越好。就拿the big bend预计坐落的目的地,被称为亿万富翁之路(billionaire’s row)的57街来说,宽高比为1:23.5的111 west 57th street大楼即将在2018年于此竣工,换言之,地基仅有18.5米宽的大楼,高度却达到了435米。这是目前比较极端的“细楼”例子,把时间往前推,2008年完工的sky house是最早出现的“细长塔型”建筑,2015年建成的宽高比为1:15的432 park avenue大厦已经远超过结构工程师通常能接受的摩天大楼最小宽高比例——1:10或1:12。
这个趋势是为了应对纽约区划法,这部法律意在控制摩天楼高度的无序增长,oiio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我们不建最高的,而是最长的楼呢?”将有限空间发挥到极致,不是上天就是入地,oiio希望还能在天上转个弯。the big bend的设计师,同时也是oiio的创始人loannis oikonomou是这么形容自己的设计的:也许现在看来,它很奇怪,但是这的确是在限制曼哈顿楼房高度法案下可取的建筑bobty登录入口的解决方案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明智之选。
建筑设计师脑洞大开,赚足眼球,暂且先不从美学角度做点评,先来想想结构师们要面临的问题。
the big bend如果建成,将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位于纽约中央公园南边,曼哈顿西57街,两只脚分别伫立于两块很狭窄的地上,夹在中间的是一座历史建筑物,虽然oiio没有明确指出该建筑物的名称,但从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出为卡耐基音乐厅。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顶部弯道部分电梯如何解决?如果使用内部电梯,如何转弯?在电梯制造商蒂森克虏伯揭开multi全功能电梯试验模型的神秘面纱之前,oiio才不敢画出如此惊人的图纸,multi实现的是水平移动,利用线性马达技术代替传统的缆绳,将传统电梯运输模式转变为类似地铁系统的运作方式,电梯井道向轿厢传递感应电能,能够让多个轿厢能够在一个井道内保持一定距离安全上行,在另一个井道内安全下行,形成一个连续的环路,正因为multi打破了缆绳电梯长达160年的统治,能够将井道的运输能力提升50%,所以oiio准备采用这一技术解决顶部弯道的电梯难题,让电梯自己“学会转弯”,做一台灵活的电梯吧。
如何上行下行的问题搞定了,这么高的楼房顶部施工应该难度不小吧,弯道部分难道要斜着办公了?广州2015年投入使用的圆大厦同样使用了u型结构,材料使用的是钢加混泥土结构,外围的大圆跨度大,合拢难度也很大,但是最终,这座楼还是建成了。至于房间,走近看会发现有弧度的地方参差不齐有一些方方正正的小格子凸出或凹进,这些就是大圆里的房间,和普通房间一样,是规则的四边体。央视大裤衩顶部的塔楼连接部分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术,而且,这座“桥”更大、更笨重,因为它还包括整整11层楼和一段没有任何支撑、高75米的悬臂。
如此看来,从理论上来说,the big bend是可以建成的。
oiio根本没考虑那么多,人家就是来讲故事的,把故事讲好才是他们的初衷:很久以来,建筑师失去了用一座真实的建筑物去讲述好故事的能力。现在,人们的头脑和思想才是真正能够承载一个建筑师丰碑的容器。没有楼房只有故事,这是新的趋势,建筑师需要用好故事来扬名。
看看oiio其他的设计,你就知道他们绝对是优秀的“城市故事制造者”,glasnost项目,通过将办公家具搬到离心圆外围,让办公室由内转外,oiio说,这个项目意味着政府“公开透明办公”,想想要在众目睽睽下办公,压力应该也不小吧。oiio还想在黑山布德瓦的海边放一个餐厅,为什么说“放”,因为这个餐厅是半永久随时可被拆卸“端”到另一个地方的,它的功能是阻隔噪音和帮你屏蔽掉你不想看的景色,说到底,这不就是一个临时休息场所吗,oiio对其的定位是:建筑与自然环境不断融洽的产物。
再回到这座u型大楼,oiio的目标是让它成为光芒盖过中央公园的地标建筑,这大概是所有建筑师的梦想——自己的作品将使曼哈顿天际线多出一道弧线。从实用性来看呢?这张图告诉你,the big bend根本不是用来住人的,多少有些讽刺,甚至影射了纽约林立的高楼,宽大的窗帘遮住了阳光,大楼里充满了铜臭味。
oiio也在努力推动这个项目的落实,正在寻求投资,倘若真要开始建,那还得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给卡耐基音乐厅支付一笔“高空占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