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得主坂茂:为精英阶层设计建筑,我一点也不感兴趣-bobty登录入口

2017-04-13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37 次

        中国美术学院“重返现实——建筑教育领导者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座”邀请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坂茂讲述他的建筑实践。通过讲座梳理坂茂的建筑轨迹。在建筑中,他强调对普通标准工业材料的发现和再利用,他的建筑成为了灾难中的失去家园的人们的庇护所。他说,他曾对于建筑师这个职业身份感到失望,因为他发现,建筑师普遍的服务对象都是精英阶层,后者雇佣前者来建造一些纪念性建筑将金钱和权力实体化。“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坂茂说。

坂茂

2014年,坂茂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时候,关于建筑师的“人文关怀”被摆上了讨论的台面。与许多建筑师能拿出的金光闪闪的作品集不同,坂茂以他的知识和经验,大胆采用“纸管”这种常见而特殊的材料,为灾难中的失去家园的人们建造了许多庇护所。那之后,关于人道主义是否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建筑师标准的争论,也发酵至今。
     事实上,人们常常会忽略,坂茂的建筑实践不仅仅只是在灾区这么简单,他为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的志愿服务,来自对工作对象的深厚理解,同时强调对普通标准工业材料的在发现和再利用。而他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基于对建筑里的人的尊重,不论是灾难受害者,还是私人客户或是公共大众,这才是“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
      4月8日,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十周年的核心学术活动“重返现实——建筑教育领导者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座”的首场活动,邀请坂茂来到象山校区演讲,他的讲座就围绕自己建筑实践的两个部分展开,一是梳理自己自从之初到今的主要项目,第二部分则聚焦他为受灾者所建造的临时住处、学校、教堂等建筑。
灵活、环保、轻质的建筑
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的坂茂,先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和纽约库柏联盟建筑学院求学。1982年,毕业后的他回到东京进入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工作室工作。3年后在东京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坂茂为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展览

1986年,坂茂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策划了一个展览,展示其设计的家具。展览设想以木结构来回应这位芬兰大师的作品,不过预算问题却让坂茂捉襟见肘。考虑到所有的装置在展览后都会被拆除,为避免资源浪费,坂茂选择了易于获取的纸管作为替代物,较小的用作天花板,较大的作为侧面的墙壁。也是从这个展览开始,坂茂开始对纸管进行测试,挤压、弯曲,以研究其能够在建筑中使用。

小田原市市政厅

1990年为纪念小田原市建立50周年,当地政府邀请坂茂设计一个临时的多功能市政厅。市长想要一个全木质的房子,但再一次,因为时间和预算的限制,坂茂提议用纸管这种“进化后的木头”来建造,为此还需要拿到政府的特殊许可证。而且纸管墙在这里并没有承担起承重的作用,主体结构仍以混凝土为主,还加上了一些支撑用的钢筋立柱。最后,1300平米的内部空间由330根纸管(直径525毫米,厚度15毫米,长度8米)组成,还有一根直径1.2米的巨型中空纸管被作为了休息室。

汉诺威世博会德国馆

2000年德国汉诺威以“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举办了世博会,作为当时唯一使用环保材料的建筑师,坂茂受邀设计日本馆。他与当地建筑商合作,确定在这个临时馆摧毁后把部分材料进行循环使用。他利用木头做了一些盒子,用沙子充当以前的混凝土结构,再将防水防火的纸质材料做成房顶。

 

“游牧博物馆”在纽约

 

“游牧博物馆”在santa monica

 

“游牧博物馆”在东京

在纽约发端的“游牧博物馆”采取的理念是快速安装、快速拆除、适合在城市间运输。坂茂选取的材料是60米长的标准集装箱,在巡展的过程中,就租赁当地货船公司的储备,打造完全移动的展馆。集装箱采用交错方式,可以标准地连接形成不同形状,房顶则一如既往采用简单易得的纸筒。这个展馆“流浪”过的地域包括纽约、加利福尼亚州的santa monica海滩,还有东京。

位于银座的swatch集团中心

位于东京的swatch集团中心是坂茂通过竞赛争取到的一个项目。业主要求很高,希望每三层做一个设计,不要使用电子空调。坂茂在外立面采用了卷帘窗格的式样,可自由打开,以此获得自然通风。由于地处寸土寸金的银座,建筑宽度非常窄,七个精品店无法全都在沿街获得入口,因此,坂茂在底层为每个商铺设计了展示空间,如果顾客想要进一步购物,则有直达电梯送达精品店的门前。

蓬皮杜梅斯中心

因为赢得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在梅斯的竞赛,坂茂获准在位于巴黎的原蓬皮杜艺术中心6层屋顶处搭建一个临时办公室。同样的,坂茂邀请日本和法国的学生一起帮忙,用35米长的纸管快速安装成了自己工作了6年的办公室。对建筑师来说,在欣赏巴黎美景和当代建筑杰作的同时工作不失为一件妙事,对于艺术中心的游客来说,能够在徜徉艺术品之余近距离观察建筑师的工作也是收获,只是苦了来看望坂茂的朋友们——他们不得不买票才能访问。 

 

坂茂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顶层为自己设计的临时工作室

 

在大分县立博物馆的设计中,为了满足博物馆承接各种活动的需求,坂茂采用传统日式的水平折叠门和可移动展墙。博物馆的理念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走进博物院欣赏艺术,当底层的卷帘门向上打开时,博物馆的中庭和外部空间就连接成一体,完全贯通,而整个街区都能够融入展示空间。

 

大分县立美术馆

 

基于标准材料和工匠技艺的人道主义

 

坂茂对于灾区项目的实践开始得很早。在成立的自己事务所后不久,坂茂对于建筑师这个职业身份感到失望,因为他发现,建筑师普遍的服务对象都是精英阶层,后者雇佣前者来建造一些纪念性建筑将金钱和权力实体化。“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坂茂在中国美术学院的讲座上说,“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应仅仅是为上层阶级的人服务,而更应该为普通大众服务,甚至于是那些在灾害中被剥夺住处的人们。”他认为,现在许多自然灾害是因为人为的因素才成为灾害的。比如地震本身并没有令人致死,可是地震导致的建筑崩塌却让许多人丧生砖瓦之下。

 

为卢旺达灾民设计的庇护所

 

1994年,卢旺达的部落冲突使得近200万人流离失所,当时联合国提供给当地难民的是塑料布和铝管,难民往往会卖掉铝管,然后自己砍伐树枝来作为庇护所的支撑,使得当地的森林资源流失进一步恶化,而难民的居住条件也得不到保障。坂茂便向联合国难民事务提议用纸管建造避难所,并成为这个项目的咨询顾问。他共设计了三种形制的庇护所,经过持久度、抗白蚁的测试,同时因为纸管的材料简便、可以大规模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1998年,50个应急避难所在卢旺达搭建完成,也证实坂茂的纸管屋行之有效。

 

阪神大地震后坂茂为当地人建的之教堂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严重地震,6000人丧生,许多建筑被摧毁,包括一座教堂。坂茂看到不少灾民只能在露天的地方对着神像祈祷,决定为他们建造一个临时性的教堂。可是原来的教堂就是因为地震后出现的大火被烧毁的,当地人一开始无法接受一个纸质的建筑,可是坂茂说服了他们。整个教堂由160名志愿者在5周内完工,10*15米长的建筑顶部覆盖的是一层波纹状聚碳酸酯覆层。其下则是58根(直径325毫米、14.8毫米厚、5米高)的纸管围成的椭圆形,造型很像贝尼尼为罗马所作的教堂。2005年的时候,这个教堂被拆卸下来,全部运到受灾的台湾花莲重新组装,至今仍然留在那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纸管教堂被移植到了台湾花莲

 

究竟对于建筑来说,什么是永久的,什么又是临时的?自这个项目后,坂茂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只要是受到人们喜爱,即便是纸质,也可算是永久;相反,有些商业开发者花重金打造的建筑,即便是混凝土结构,也可能只是临时的。

 

土耳其地震后使用的纸管安置房

 

印度地震后使用的纸管安置房

 

阪神大地震中建造临时纸管房屋的经验后来在2009年土耳其大地震和2011年印度地震中也得到了运用,不仅获得了当地一些企业的赞助,还有难民们的共同参与搭建。

 

华林小学

 

2008年,汶川大地震夺走了六万多条生命。许多学校也在地震中被毁坏,当地的一所小学校长希望坂茂做几个临时的教室供孩子们上课。120位来自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志愿者参与其中,用5周时间搭建了三栋楼的华林小学。坂茂设计了十分便利的建造流程和方法,让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也可以完成。这也是地震后建起的第一座学校。三年前成都又发生了地震,但这所小学却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仍然在使用中。

 

坂茂设计的可以简单组装的隔间

 

200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并导致了福岛核泄漏,很多人被疏散到了体育馆内。但是,偌大的体育馆里没有任何隔断,避难的人毫无隐私可言。坂茂和他的团队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和布帘做了1800个单元空间,为不同的家庭提供了属于自己的小空间。

 

被地震摧毁的克莱斯特彻奇大教堂

 

2011年一场里氏6.3级的地震摧毁了新西兰城市克莱斯特彻奇的天主教大教堂。坂茂被委托设计一所临时教堂。长度相同的纸管和集装箱共同构成了金字塔式的外观。这座教堂可以容纳700人,可以作为集会场所和音乐厅。落成后,主教唯一不满意的是,坂茂连墙上的十字架都是用纸管做的,觉得有点廉价。坂茂解释说,在日语里,“纸”和“神”的发音是一样的,主教这才接受了这个设计。

 

用纸管做成的大教堂

 

坂茂工作的客户,既有一线的奢侈品牌,也有贫苦的灾民,在他看来,这两边唯一的区别大概只是有没有钱,但是最终,内心都是满足的。在面对商业的委托时,他会非常谨慎地选择。

 

人们常常觉得坂茂的建筑不合常规,但是看起来是否正常,大概是他最不会关心的问题了。对材料的探究、对建造流程的简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才是这位被打上“人道主义”名号的日本建筑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诚如王澍对他的评价,“标准材料和某种带有工匠色彩的技艺结合在一起,这才是坂茂先生的作品里最有意思的地方。”